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>沁县,农业文明的发源地

新闻动态

沁县,农业文明的发源地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3-04-06

         粟作农业起始于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,黍和粟在黄河流域的海拔较高的地方大量种植,炎帝就是在山西推行粟作农业的大农艺师。有关文献指出:“晋都人们以吃粟(谷子)为大宗,陶器中极为常见的鬲就是煮熬小米的,吃米汤的习俗流传至今。”山西省各地均适合种植谷子,其中以舟山以南太行山以西,太岳山以东的晋东南地区和汾河中游的东山地区的谷田面积最大,1980年~1986年平均年播种面积302.67万亩,占全省谷田总面积的39.8%。世界范围的研究者认为,中国农业文明发源地在山西中南部。

  古籍中关于神农氏炎帝在羊头山教耕生谷的传说,以及《汉书》等文献关于“羊头山黍定黄钟累音律”的记载,特别是关于汉代前羊头山地望的研究,都证明了山西中南部是以谷子为代表的人类农业文明发源地。炎帝生活的区域是沁水的源头,即太岳山东部。由于历史考古的欠缺,我们只能借有关资料去试解这个小米祖产地的谜团。

  《山海经》等文献载,羊头山上有“谷关”,这个谷关在什么地方?山下有种农泉,泉在何处?通过实地考察,初步推断,“谷关”就是沁县西境与沁源县交界处的伏牛山中段,现有石桥一座,桥北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龙泉神庙。因为从此往西,就不能种谷子了,或种了也收成少,不好食。沁源历史上先后称谷远县、谷近县便是这个道理。

  另外,在伏牛山(羊头山)脚下元王村有澄清池,此为神农泉也,泉附近有拾禾沟,有丹雀岭,与丹雀衔九穗佳禾的历史传说相合。至于炎帝陵,在现沁县与屯留交界的宜林(“宜”,沁县土话与“炎”相近)。

  历史的渊源和今人的实践是如此谐合,沁州黄作为中华农耕文明起源的物种,当不会有什么大问题。

 


沁县爬山糙小米开发有限公司   版权所有 地址:山西省沁县友谊西街58号 电话:0355-7152777
邮编:046400   手机: 15203456288  E-mail:279660390@qq.com

 晋ICP备12008796号-1

沁州黄  沁州黄小米 山西小米  山西特产 有机小米